在番禺化龙邂逅历史一个岭南古镇的历史文化保护和传承
在番禺化龙邂逅历史一个岭南古镇的历史文化保护和传承
炮台遗址重修追忆百年历史风云、老祠堂活化变身群众文化活动阵地、非遗技艺走进校园传承民间艺术……在广州市番禺区化龙镇,悠久的历史积淀下深厚文化底蕴,成了该镇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这里历史名人辈出、文物古迹遍布全镇、民间文化艺术历久不衰。屈氏大宗祠、沙路炮台、陈氏故乡园等文保单位,飘色、乞巧等民间文化艺术作为化龙的文化“招牌”熠熠生辉。
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近年来,化龙镇在文化保护、传承、活化上持续发力。化龙联合番禺区文物部门,多次投入资金修缮文物,对屈氏大宗祠、沙路炮台等文物场所进行优化提升,并成立文物、历史文化建筑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制度、制定日常保护巡查制度,做好文物保护修缮、活化等工作。
化龙镇百年祠堂屈氏大宗祠修缮后活化利用,群众可一边测核酸一边领略岭南文化。
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高水平治理、创造高品质生活,化龙镇通过加强历史建筑保护传承,加大对历史文物、民俗文化的保护、传承和价值发掘,持续擦亮本土文化“招牌”,为城市留下更多历史文化记忆。
登高望远,船行波平,沿化龙沙路炮台遗址公园的台阶拾级而上,一门仿制的德国克虏伯大炮坐落在3号炮台内,存留的炮弹毁坏原状、近圆形炮池内壁“炮弹龛”环列、六条规则的炮轨,令人遥想当年的海防风云。
一百多年前,沙路炮台与珠江北岸的鱼珠炮台和黄埔牛山炮台、长洲系列炮台共同扼守广州通往狮子洋的水上交通要道,在珠江上形成“五虎擒羊”的态势,成为广州城市军事防御的一道重要防线年开始,番禺区及化龙镇全面启动沙路炮台保护及复原工作,在经过一、二、三期的修缮后,9座炮台、3处建筑遗迹及相关道路、排水设施于2020年底修复完毕,炮池、弹位、坑道、道路重新展现出原貌。
沙路炮台的修复与保护盘活了化龙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并让沙路炮台成为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的阵地。
2021年,化龙镇将沙路炮台打造为集考古、研究、教育、休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于一体的主题公园,设置了宣传展示厅,增设了主题公园标识牌、休闲椅等。2021年6月作的仿制德国克虏伯大炮也安装在3号炮台,供市民游客合影留念。
这也唤醒了当地村民的记忆。常有周边群众在闲暇时间攀爬石阶,一边抚摸石壁,一边循着旁边展示牌上的文字了解、追忆化龙那段历史风云。
自小在沙亭村长大的屈慎宁已年届八旬,他对沙路炮台的故事如数家珍:“当年日兵炸毁沙路炮台后,在沙路驻扎,驻点在沙路松石祖的李氏祠堂,并在炮台周边挖了战壕,据说还能将全部炮台连通。19年,日本投降后,驻扎在沙路的日兵才撤走。”
挖掘文物遗迹资源,擦亮化龙文化招牌,沙路炮台的“重现辉煌”只是化龙历史文物保护工作的一个缩影。
从沙路炮台遗址公园出发南行,另一处于去年建成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k22陈树人、陈复故乡园也陆续迎来参观学习团队。这里曾是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辛亥革命元老陈树人的故乡,其子陈复也是中国早期的青年才俊。
陈树人孙女陈静芬表示,陈树人前往广州市区居住之前,长期生活在番禺区化龙镇明经村,而《化龙古镇》作为陈树人的代表作之一,正是以故乡园中的木棉树为原型写生创作。
至今,这棵木棉仍屹立在陈树人、陈复故乡园中的一角。100多年里,在村民的呵护下,这棵木棉树始终挺拔地生长在村里,在村民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以及特殊、深厚的感情。
为纪念陈树人、陈复父子,2021年8月,番禺化龙镇选址陈树人、陈复故居所在地,在明经村建设了陈树人、陈复故乡园,除了《化龙古镇》的原型“树人红棉”木棉树,同时还设有陈树人、陈复父子雕像“妙手铁肩”。
如今的陈树人、陈复故乡园,已成为展示两人家国情怀、革命精神的故事长廊等景点,目前该园已被授予“番禺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牌匾,向来人诉说着当年艰苦岁月里坚贞不屈的革命故事。
泡沫纸板比对图样、剪裁出合适的形状,边缘上胶、拼贴成形……午后,广东省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许冠其在潭山村文化综合龙泉古镇带孩子中心的乞巧工作室内,正仿照沙路炮台遗址的图片制作乞巧作品。
始建于北宋中期的潭山村,至今已有0年历史。其中,“潭山乞巧”和“潭山飘色”扬名广府地区,至今仍保持多项传统民俗节目与活动,两者均已列入番禺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潭山飘色还被列入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以前每年七月初七,未婚女子都会制作小巧物件,摆放在屋前供人参观。”潭山村党委副书记许伟麟介绍,2000年前后,潭山村重拾乞巧文化,重新注入新的文化内涵,让乞巧作品成为讲述爱国精神、乡风民俗的载体。
在潭山村文化综合社区中心一楼,专设展厅陈列着大量乞巧和飘色作品,既有展示乡村农耕场景的、也有讲述虎门销烟历史的,部门作品内部接入电源和烟雾器,通电后作品配合声电效果、烟雾弥漫,表现力更佳。
展厅中展出的作品里,化龙潭山飘色队创作的大型版色《化龙古镇》等两板飘色曾参加第八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全国首届飘色(游古镇一天)艺术展演,获得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乞巧贡案《化龙古镇》获得第十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k22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
“‘潭山飘色’是化龙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潭山都会举行隆重的飘色活动,举办的时候万人空巷,海外的亲朋乡亲会回来观看这场大型文化巡游活动。”虽然由于,飘色活动停办,但番禺区化龙文化大使张本杰仍能够回忆起当时的情景。
“它把中国人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一种传统的思想,具体地用民俗去实现,比如中国人喜欢和平、和气,喜欢尽忠尽孝,通过传统故事演绎出来,k21的传统文化也在热闹之中实现传承。”张本杰说。
传承不仅在民俗活动中,如今更走进校园里、走近孩子的身边。“我们会到小学、幼儿园里授课,学生们也会过来展厅参观学习。”许冠其对非遗文化传承十分上心,“现在我年纪大了,但也希望能培养孩子们对乞巧的兴趣,将乞巧技艺好好传承下去。”
“做核酸喽!”在广州市番禺区化龙镇莘汀村,走出过岭南大文豪屈大均的百年祠堂屈氏大宗祠“变身”核酸采样点,现场等待采样的群众随着队伍前进的步伐参观着古祠堂。
今年以来,化龙镇莘汀村7次核酸检测都设在这里,来做核酸的群众都被这里的文化氛围所吸引,一边排队一边进行参观。后来,莘汀村还安排本村了解屈大均文化的年轻人当志愿者,一边测核酸,一边传播岭南文化,一举两得。
屈氏大宗祠是广东省的文物保护单位,现在这里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社区)综合文化中心、村史展馆等于一身,成为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精神文化空间。
步入屈氏大宗祠,一侧的厢房被开辟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图书室。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变身核酸检测点之前,这里还是村民的娱乐室,闲暇时段,人们都会来到这里休闲运动、阅读谈天。另一侧的厢房及祠堂内部,展示着屈大均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
“利用这里,我们陈列展示本地历史文化。代表祠堂文化的龙舟、屈大均的塑像放在这里,村里的敬老、游园活动也在这里举行,这里已经是我们村的文化阵地。”化龙镇莘汀村党支部副书记屈锦辉说。
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除了宣传和展示历史文化,屈氏大宗祠不断在大规模核酸检测、新时代文明实践、党课宣讲等活动中大放光彩,充分发挥文物资源在传承中华k21传统文化、推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如今,屈氏大宗祠已经融入当地村民的日常生活,成为村民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没事都回来逛一下,带小朋友过来,给他们讲述故事。”一名莘汀村的村民说道。
在历史文物建筑的活化利用中,老建筑获得了新的活力与生命,也激活了当地文化记忆,为实现永续利用和活态传承打开新的思路和空间。
“我们希望通过充分挖掘现有文物资源,提升化龙干部群众的历史文化自信,增强文物保护意识。”番禺区化龙镇党委委员邓萍萍说:“我们将继续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让乡村历史文化‘活起来’,为城市留下更多历史文化记忆,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发展。”
相关文章
- 大理网红打卡地猫米花园满目皆花最适合旅拍
- 去大理不是旅游而是过另一种生活《喜洲古镇麦田路》取景地成热门还有露营旅拍新玩法
- 中省媒体看平凉平凉市崆峒区东西协作促振兴对口帮扶结硕果
- 重庆这个古镇听名字就觉得仙气飘飘距今千年还藏着明清老街
- 【南寻古镇住宿】南浔古镇吃住游-1-南寻古镇住宿图说世界_爱卡汽车
- 丽江四日游旅游攻略丽江4日游的线路
- 在番禺化龙邂逅历史一个岭南古镇的历史文化保护和传承
- 中国最美的一座古镇历史悠久还免收门票近2300年的古老和神秘
- 中国最悲惨古镇曾繁华热闹无人不知如今商铺统统关门待业
- 探访千年古城陕西神木石峁遗址
- 旅游心得沙溪古镇满是沧桑但这5处风景真的很美
- 重庆彭水文旅融合造富于民
- 昭通招2人云南省2023年招聘乡村医生28人
- 利好不断宾阳未来可期
- 中国最美生态古镇柳江烟雨明月镇临河而建古韵悠悠
- 2017年在南浔古镇买下一套小房子到目前还没去住一天
- 上海枫泾古镇上海枫泾古镇攻略
- 无门槛佛山古镇再派价值100万元消费券
- 广西公布首批14个千年古镇古村落名单桂林共占4个
- 火龙之乡成都黄龙溪古镇j4b春秋古镇j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