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古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阆中古镇

阆中古镇

媒体看阆中老观古镇古建筑群与红色文化交相辉映

历史村镇的未来汉阳古镇2024-05-29阆中古镇哪有古镇
阆中古镇,哪有古镇,古镇景区复工,老观镇位于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东北部,距阆中市城区公里,因场镇地形如鹳而得名“老观”。这里地处“米仓古道”,是古代通往巴蜀的重要节点,历来商贾云集,是闻名川东北的“旱码头”。

媒体看阆中老观古镇古建筑群与红色文化交相辉映

   老观镇位于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东北部,距阆中市城区公里,因场镇地形如鹳而得名“老观”。这里地处“米仓古道”,是古代通往巴蜀的重要节点,历来商贾云集,是闻名川东北的“旱码头”。

   老观镇名列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古镇”,至今保留近1000米的历史文化街区、00余平方米的明清古建筑群和众多红色革命遗址。

   老观古镇距今有约10年历史,由“老龙街”和“新凤街”两条主街组成,老龙街早在明朝中期就已十分繁华,而新凤街则是清朝末年建成。其中,老龙街以销售服装、餐饮为主,新凤街以手工业为主。

   走进位于老观镇明清古街核心区的老龙街,一座保存完好的三层木质阁楼首先映入眼帘,匾额上的“魁阁”“义阳古郡”等字样古意盎然;穿过阁楼,沿街的川北民居青瓦出檐、雕梁画栋,美不胜收。

   从事了30多年基层文化工作的老观镇干部杨志对于老观古镇的历史谙熟于心。他介绍,古镇背靠老君山,枕河而建,老君山外形酷似龙头,老龙街犹如一道龙脊,在龙首的部位建高楼,居高临下,俯瞰全镇,“设计上处处体现出古人的空间理念”。

   不但古镇整体设计有特色,民居设计也是匠心独具。其中,瓦屋长檐是老观古镇民居的看点。“别的地方民居街檐一米,老观镇街檐都是两米至三米,下雨天既方便赶场人行走和避雨,天晴了又能遮阳。”杨志说。

   徜徉古街,阆中古镇到扑面而来的文化气息。无论是老街沿街商铺匾额上的处世格言,还是精美的木雕砖雕,都体现出老观古镇上悠久厚重的文化底蕴。

   深厚的历史积淀也让老观古镇的民俗文化别具一格。老观古镇是川北灯戏的发源地,素有“中国灯戏在川北,川北灯戏在阆中,阆中的灯戏在老观”之说,还有“灯戏窝子”之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之称。

   在新凤街上有一座改造后的单体建筑,门额“亮花堂”三字十分醒目。杨志介绍,“亮花鞋”是老观镇特有的民俗文化,每年农历正月初一、二月初二,老观镇附近十里八乡的女子脚踩新花鞋前来赶场,就在亮花堂前公开评比,看谁家姑娘的花鞋绣得好、颜色艳。

   历史建筑因合理利用更显生机。在老观镇老龙街沿街商铺,阆中古镇不少本地商人因地制宜,将商铺空间进行合理改造,突出商贸特色。

   老龙街的“老龙客栈”是一座一进两栋的纯木质结构民居,距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采访当天,主人莫子建正在院中侍弄花草。

   早在2000年,在未打破主体建筑格局的前提下,莫子建增设了现代厨卫设施,将其古建改造成8间民宿。“之后,又加装了烟雾报警器等智能消防设备,老宅住着既现代又安全,经常有外地游客找上门住宿。”莫子建说。

   在老观古镇街道,阆中古镇多处张贴着“古镇综合管理公示牌”。公示牌上公布了镇古建办、居委会、消防等责任人的联系信息,以及防火减灾等标语。

   老观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唐菲介绍,阆中市和老观镇不断加大古镇保护力度,严格控制古镇自建翻修,申请专项保护资金,聘请专业团队定期修缮古镇建筑,引导古镇居民参与古镇保护,通过“法治保护”“人工修复”等方式,有效确保古镇风貌的完整性。

   最近,莫子建利用闲暇时间将民宿陈设打扫一新,添置了各色花草,迎接游客住宿。

   老观镇还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曾是川陕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军“夜袭老君山”“三战鸡山梁”等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一大批革命先辈在此战斗和生活过,留下了10多处红色文化遗迹。

   当天,位于老龙街的红三十军军部旧址暨旧居陈列馆迎来一批研学团队。“今年以来,陈列馆已接待各类研学团队40批次。”讲解员侯维说。

   据了解,该陈列馆在红三十军军部旧址上进行改造提升,通过展陈、多媒体技术复原形式,展示同志生平,再现红三十军的战斗历程,让红色文化与古镇历史交相辉映。

   近年来,老观镇充分保护、挖掘古镇红色文化资源,修缮了红三十军军部旧址等多处红色文化遗址、依托“陈列馆”等红色资源,推出集“教育、研学、旅游”为一体的精品线路,带动当地发展。“下一步,我们将坚持文旅赋能型发展定位,锚定旅游产业化主攻方向,丰富乡村旅游项目,不断推动革命老区乡村振兴走深走实。”唐菲表示。